114、行路难(2 / 2)

蟠桃大圣 旅行家蜗牛 2201 字 2020-12-16

父母感到荣光,如此可称为“中孝”。

其三、接引父母,令入佛智,也就是把父母“接引”进佛门,让他们也皈依我佛,如此方能免于苦海挣扎,是为“大孝”。

然而唐僧自幼出生时,便被母亲放在江河上,到了寺庙里,连父母的样子都不记得,偏偏又患上了失忆,对于父母亲人,第一印象想到的便是方丈。

他本是无处可孝的情况,照说,比黑脸士兵还要惨。

但因为这失忆的缘故,唐三藏没有对父母的记忆,生于乱世,却也不知这“失忆之难”,究竟是一种悲哀,还是幸运了。

有人说自己六根清净,无俗世之困扰,是天生的佛道天才,但夜深人静之时,唐僧也会默默的想着,人若无孝,又如何称得上佛呢?

佛家学问教的是做人,所谓道,便是道理,佛家也有道理,做人的道理。

偶尔,唐僧心底也会有那么一丝困惑,萦绕心头,剪不断,理还乱。

每当这时,他便会照着方丈所教的方法,默默吟诵经书,把这些全当作尘埃纷扰,丝竹乱耳。

随着经文徐徐而来,心头的烦扰也随之而去。

……

当下新朝覆灭已久,但在如今的神州大地上,上层社会中照样还有着儒家,有法家…

诸子百家的文化渊源未曾断绝,诸法也皆有流通,但占据主流的依然是道佛两家的思想。

特别是在中下层的群体,那些偶尔下山的道士,以及供奉在道观、寺庙中的那些神像和佛像,是绝大部分百姓的精神依靠。

道法自然,佛度众生。

至于为什么上层的那些“文化人”,见识过那么多的思想、道义,却依然有这么多人信奉佛道呢?

这一点早在火云洞建立之初,就被谷小满下了定义井底观天。

原因被他总结为老生常谈的“信息差”,当今文化,经历过诸子百家的时代,尚且算是多元,但传递起来实在太困难了。

信息的传递速度,传递形式,环境等等各种方面的限制,就注定了偌大的人间,也只有那么一小撮的人,堪堪能够窥其全貌。